今年以来我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的重要题词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稳就业工作。上半年全市四上单位从业人员期末人数为84.32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6万人,同比增长7.7%;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为32955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960元,同比增长17.7%。上半年我市从业人员和从业人员劳动报酬虽然保持稳定增长,但部分行业从业人员持续下降,人工成本不断攀升的不利因素不容忽视。
一、上半年四上单位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运行的特点
(一)超六成行业从业人员增长
在统计的16个行业中,从业人员与上年同比增长的有10个行业,占62.5%。有6个行业从业人员与去年同期比呈现下降,占37.5%。其中从业人员增幅最大的前三个行业分别为交通运输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同比分别增长1.3倍、42.4%、15.9%。交通运输业从业人员增长因素主要得益于中国铁路南宁集团公司新入规上企业进行统计,同时由于地铁3号线的开通,南宁轨道交通集团从业人数增加1000多人;一季度新增的广西洁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二季度期末人数为1159人,其拉动该行业从业人员人数增速大幅提高;从业人员降幅比较大的主要行业为制造业、降幅为12.4%,对全市四上单位从业人员增长影响最大。
(二)第三产业仍是我市四上单位从业人员增长的引擎
上半年我市四上企业中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为43.74万人,比上年同期减少1.74万人,同比下降3.82%;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人数为40.58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7.7万人,同比增长23.42%,增势强劲。
(三)与GDP核算有关的房地产行业,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增长稳定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市房地产行业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均保持稳定增长。2018年1、2、3季度房地产从业人员同比增速分别为2.4%、6.1%、6.1%,劳动报酬增速同比分别为19.1%、23.4%、17.7%。2019年1、2季度从业人员同比增速分别为6%、3.1%,劳动报酬同比增速分别为31.9%、28.3%。值得关注的是由于碧桂园、恒大房地产等企业因项目完工,从二季度开始有大量从业人员转到市外工作,导致全市房地产行业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增幅有所回落。
(四)四上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增幅高于2018年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增幅
上半年我市四上企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为32955元,增长17.7%,增幅高于2018年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水平增幅7.5个百分点。上半年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增幅最高的前三个行业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住宿餐饮业,增幅分别为27.4%、22.5%、18.3%。新入规的中国铁路南宁集团公司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对全市拉动最大。房地产业平均工资增幅较高是因为随着房价的不断攀升,房地产行业的从业人员工资、销售提成、各种奖金也在不断提高,从而使该行业平均工资水平增长较快。
二、不利因素
(一)制造业从业人员持续下降,对全市四上单位从业人员增长影响较大
这两年随着我市产业结构调整,部分传统产业生产日益萎缩,停产、半停产的企业增多,加上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我市制造业从业人员持续减少。据统计2018年1、2、3季度制造业从业人员同比分别下降14.7%、18.1%、19.7%。今年以来跌幅虽然有所趋缓,但是从业人员减少的势头没有得到根本遏制。2019年1、2季度我市制造业从业人员同比分别下降14.1%、12.4%。
(二)建筑业从业人员增长乏力
建筑业从业人员人数在我市各行业中历来排在前列,但是从今年开始,建筑业从业人员人数增幅出现了较大的下滑,除受润建通讯有限公司行业代码改变带来一定影响外,主要是受部分建筑企业工程量减少引起从业人员下降。四上企业劳动工资季报显示:2018年1、2、3季度我市建筑业从业人员同比增长分别为10.1%、7.3%、10%,2019年1季度建筑业从业人员同比下降4.3%,2季度仅增1.6%。
(三)人工成本不断攀升,进一步加重企业负担
据统计2018年1、2、3季度我市四上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同比增幅分别是12.2%、8.1%、13.9%,今年1、2季度四上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增幅分别是17.1%、17.7%,增幅均高于2018年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10.2%的增幅。
三、建议
(一)千方百计补齐我市工业发展的短板,充分发挥以工业发展促进就业增长的主渠道作用。除了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之外,同时加大停产半停产以及减产企业帮扶力度,及时协调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出台有针对性且起到立竿见影效果的相关政策,扶持有条件的停产、半停产企业尽快复工生产,促进制造业从业人员恢复性增长。
(二)积极引导企业积极拓展市场,充分发挥建筑业重点企业对全市建筑业的支撑贡献作用,稳定重点企业的从业人员人数。同时加大对负增长企业帮扶指导力度,努力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帮助有市场、有效益但暂时有困难的企业减负脱困,遏制部分建筑业从业人员减少的局面。
(三)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出台相关的政策,尽量减轻企业各种费税的负担,以化解企业人工成本上升带来的负面影响。
本文版权归南宁市统计局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否则后果自负。